27th March 2023
文// 陕西融德律师事务所 张辰
民事法律事实的概念
民事法律事实,是民法的基本概念,指民法认可的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民事法律规范本身并不能在当事人之间引起民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而只是表明民事主体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可能性。但是,法律可以根据需要,规定一些事实条件,在发生这些事实时,就使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这些由法律规定的、能够产生一定法律后果的事实,就是法律事实。法律事实出现时,产生如下法律后果:
第一,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只有通过法律事实,才能使民事法律所规定的权利义务,转化为当事人实际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第二,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变更。因法律事实的出现而导致民事法律关系的变更通常包括:主体变更(权利主体或义务主体发生变化);内容变更(主体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承担的民事义务在范围和性质上发生变化);客体变更(客体发生变化)。第三,引起法律关系消灭。使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不再存在。
民事法律事实的分类
较为简洁实用的区分是根据是否与当事人的意志有关,将法律事实分为事件和行为两大类。事件是指与当事人的意志无关,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客观现象。例如,人的死亡产生继承遗产的权利,物的灭失使所有权消灭,他人的行为使当事人当得利返还请求权,国家的征收使所有权人丧失财产所有权等。
行为是指当事人的有意识的活动。行为可分为表示行为和非表示行为。表示行为包括民事法律行为和准民事法律行为,非表示行为是指事实行为。
1.民事法律行为
即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民法典第133条)。民法法律行为是实现行为人自由意志的民法工具,是最主要的民事法律事实。
2.准民事法律行为
是指行为人实施的有助于确定民事法律关系相关事实因素的意愿表示或者事实通知行为。此类行为并非民事法律行为,没有包含行为人对于民事主体间利益关系安排的设想,不以直接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变动为目标,而是为民事法律关系的变动准备条件,但可以准用民事法律行为的相关规则。属于准民事法律行为的主要有请求权或法律关系有关的催告、通知等。这些催告、通知是行为人有意为之,并借助这些催告和通知间接推动民事法律关系的变动准备条件,准民事法律行为主要包括:催告、通知、宽恕。
催告。如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合同相对人依据民法典第145条第2款规定,催告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法定代理人进行追认;与无权代理人订立合同的相对人依据民法典第171条第2款规定,催告被代理人进行追认;合同关系的相对方催告解除权人确定是否行使解除权;债权人在债务人于履行期限届满仍未履行债务的情况下,催告债务人进行债务履行等。催告在学说上被称为“意思通知”。
通知。如债权人将转让权利事项通知债务人:当事人一方将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情况通知对方;买受人在异议期间将标的物的质量或者数量不符合约定的情形通知出卖人等。通知在学说上称为“观念通知”或“事实通知”。由于准民事法律行为属于表示行为,当事人的意愿也会导致一定法律后果的出现,所以法律要求行为人必须要有知道他所从事的活动的法律意义,以及能够判断这些行为的后果的能力。因此,准民事法律行为通常要适用有关民事行为能力的法律规定。此外,准民事法律行为常向特定民事主体为之,法律关于接受意思表示的规定、关于意思表示解释的规定、关于意思表示瑕疵和代理的规定等也有适用的余地。不过究竟某项准民事法律行为得准用哪些关于民事法律行为的规定,应进行个案的考察,应分析其在多大范围内和民事法律行为的意思表示是相似的,以作出具体的判断。
宽恕。民法典第1125条第2款确认,继承人遗弃被继承人,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伪造、篡改、隐匿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以欺诈、胁迫手段迫使或者妨碍被继承人设立、变更或者撤回遗嘱,情节严重等。如以后确有悔改表现,被继承人表示宽恕或者事后在遗嘱中将其列为继承人的,该继承人不丧失继承权。
3.事实行为
3.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实施的一定行为,一旦符合了法律的构成要件,不管当事人主观上是否有确立、变更或者消灭某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意思,都会由于法律的规定,从而引起一定的民事法律效果的行为。事实行为有合法的,也有不合法的。从事智力创造活动,拾得遗失物、漂流物等属于合法的事实行为;侵害国家、集体的财产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则是不合法的事实行为。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有时只有以一个法律事实为根据,有时需要以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法律事实的相互结合为根据。例如,遗嘱继承法律关系中,继承人继承遗产就需要立遗嘱的单方民事行为和遗嘱人死亡的事件这两个事实才能够发生。这种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的两个以上的事实的总和,叫作民事法律关系的事实构成。要求事实构成的民事法律关系,只有在事实构成具备的情况下,才能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民事法律事实的区分,其主要价值在于:民法对于民事法律行为的调整采取意思主义的调控方式,主要依据民事主体的意思安排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对于准民事法律行为、事件以及事实行为的调整采取法定主义的调控方式,只要符合法律认可的事实构成,法律会直接对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安排作出决定。
Hi~新朋友,记得关注我们哟
029-88319780,029-88371167
陕西融德律师事务所
融德法治生态圈
西安市高新路2号西部国际广场东座20层
029-88319780,029-88371167
西安市高新路2号西部国际广场东座20层
029-88319780,029-88371167